默默研发新冠肺炎肺炎疫苗的赵振东走了
新冠肺炎肺炎疫苗的研发是控制疫情的关键因素。然而,作为肺炎疫苗的守护者,新冠肺炎再也听不到关于新冠肺炎疫苗的好消息了。
他是国务院联合防控机制研究组疫苗研发专班技术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振东。
2020年9月16日晚8点,赵振东参加完学术会议从长沙回京途中,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出口处晕倒。前一天,他赶到武汉参加新冠肺炎灭活疫苗生产车间的联合生物安全检查。由于连续工作和过度劳累,他于9月17日凌晨去世,享年53岁。
11月30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新教研室大楼805会议室,屏幕上默默地放映着赵振东生前的照片。他的学生、同事、领导和家人回忆起赵振东的生活故事,真实地还原了一个科研工作者的真实面貌。
做科研的率真农民
谈到赵振东,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文学。
学生王伟回忆说,当她第一次进入师范学校时,赵振东一直非常关注阅读文学。“不看文献就不能搞科研。”赵振东死后,王贝整理了他在赵振东门下研究了十几年的书籍资料,偶然发现2008年初实验室阅读记录中的每一份文件都有赵振东审阅的痕迹。
赵振东看到有用的文件,会尽快发到实验室的微信群里,加上自己的理解。如果有特别重要的文件,会问学生:“我昨天发给你的文件你看了吗?”
“他真的是为科学研究而生的。”他的妻子王斌告诉我,他们家到处都是文件,沙发上,床上,甚至浴室里。他经常看着文献,自言自语。有时他看着它,会惊讶地摔倒。然后他说:“这是我的主意。”直到今天,她的脑海里还经常闪现赵振东在沙发上写招标文件、修改论文和阅读文件的情景。
赵振东住在北京北部的回龙观,他的部队在南部的亦庄。他每天来回旅行4小时。他会根据地铁换乘的长度看不同的文件。王斌说,这使他掌握了大量的国际研究前沿和最新成果。
在地铁上看文献的高个儿,成了病原体研究所有趣的谈资。赵振东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做科学研究的诚实的农民”。
连轴转的科技工作者
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肺炎。1月23日,赵振东接到了从北京市委新型冠状病毒中筛选抗病毒药物的任务。刚放寒假的学生被叫回实验室。“你要明白,现在是战争,是和时间赛跑。今年不过年,以后还有机会。”
就这样,赵振东带领学生们对抗了持续了半年从未休息过的新冠肺炎肺炎。七个实验室进行了疫苗研发、中和抗体筛选、复制子系统构建和抗病毒药物筛选。
王贝说她好几次都累得哭不出来。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高强度的科研项目之后,赵振东还参加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课题组的疫苗研发班,一天到晚转来转去。他常说的是“进度太慢了,应该快一点!”
同样,他总是和妻子说话。当他的妻子王斌去实验室拿她的遗物时,王贝和其他学生拉着她说:“珍妮,我们的研究真的不慢,我们已经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他总是想做得更多……”在半年的时间里,赵振东带领学生建立了SARS-CoV-2复制子系统,为高通量筛选和评估抗病毒药物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工具,可以替代活病毒。
纵观赵振东的成就,可以看出他的忙碌。2月17日,赵振东担任国务院联合防控机制研究组疫苗研发专班技术支持组组长。疫苗R&D班成立之初,赵振东及相关工作人员两天内深入北京科兴中卫、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中国生物军事科学院等疫苗R&D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走访。
他总结了SARS-CoV-2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和抗体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疫苗R&D技术路线的优缺点,并积极为我国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提供建议。除了做好疫苗研发的“助神”工作外,还参与起草了五个部门《疫苗生产车间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赵振东曾经告诉学生,他们的余生只有两个追求,一是培养更多的年轻人,二是为医学做出贡献。
他就是这么说的,这么做的。在他经常发文档的实验室微信群里,最后共享的文档固定在9月16日17: 36.
奔赴一线的战士
泰伦杜东在此前的所有紧急任务和重大医疗任务中发挥了核心技术力量,如新疆输入性脊髓灰质炎、H7N9禽流感和西非埃博拉疫情。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海英回忆说,在2011年的重大中央卫生保健任务中,由于技术困难,病原研究所连续召开了几次通宵会议,没有取得突破。在这种情况下,赵振东和研究小组的成员抽取了自己的血液,连夜进行了多次尝试,指导建立了特殊的细胞分离和图像流动检测方法,并不断尝试共聚焦显微镜的检测工作。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赵振东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线。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祁进用“以身作则,责无旁贷,勤于思考”等十个字总结了赵振东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祁进告诉我们,一旦病原体承担了一项重大的医疗任务,任务就很紧,并且需要很长时间来做实验和获得其他结果。在等待实验的时候,虽然每个人都被允许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休息,但包括赵振东在内的同事们却坐在会议室里睡觉,等待结果,随时解决问题。任务前后72个小时,我几乎没合眼。除了实验室就是会议室,吃盒饭。
关键时刻,他站起来承担了重大的医疗任务。他的字典里好像没有“恐惧”这个词。
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善良直男
在妻子王斌眼里,赵振东对物质没有欲望,衣着朴素,生活简单,笑着骂着都用心。"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善良直男."王斌说。
当赵振东还在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工作时,由于他在先天性免疫缺陷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接触到了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就这样,医生和病人保持了十几年的联系。他一直在微信上指导患者父亲如何看病,去哪家医院看病,如何理解医生的话。
2019年10月,他在微信上跟父亲说:“我跟你说了800遍,我都等不及感染去治疗了。尽快使用丙种球蛋白。一定要补IGM。”。当父亲一次又一次面对孩子的事故时,赵振东除了鼓励他之外,总是给他一些具体的建议。
当孩子因为疾病而对生活失望时,赵振东安慰他们说:“当现代医学还没有完全解决你的问题时,你应该学习一些医学知识,了解你的疾病。对你来说,一个坚强积极的态度尤为重要。”
当父亲得知赵振东的死讯时,他放声大哭。孩子简直不敢相信疫情期间送他防护手册的赵伯伯不见了。这孩子给赵振东发了一条信息。“赵伯伯,我害怕。”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尽职尽责;作为一名医生,他温暖了许多病人和他们的家人;尽管工作很忙,但他没有为了家人而旷工。
他的妻子王斌是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疾病控制和预防局的检查员,在疫情期间经常无法回家。虽然赵振东很忙,但他几乎负责家里的大事,从不抱怨。
“他离开的时间越长,我就越意识到他对家庭的意义。我和儿子不仅失去了丈夫和父亲,也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幸福生活的画面。”王斌哭着回忆。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王晨称赞了他的学术品格。“他的口是心非,很有价值,观点不同。”王晨说,赵振东是个直爽的人,不怕得罪人。这是第一印象。在他身上,有着一个真正学者的日常工作精神和深刻的价值观。他在日常工作、日常表现和每一件大事中为国家、社会和民族服务的精神值得学习。
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飞过。在努力研发肺炎疫苗的过程中,新冠肺炎、赵振东等无数人都在默默付出。他们也许不会在历史的史册上熠熠生辉,但他们的名字却在时代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