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生活都市网 >> 看科技 >> 文章正文

华为下半场突围赛 杀手是车?

发布于:2020-11-25

如今,华为在发展中面临困境。无论是最终开始造车,还是继续做超级供应商,汽车业务都是华为打破困境最有希望的突破口。

正文/周

编辑/叶丽丽

虽然华为一再声称“不造汽车”,但没有一家企业敢忽视其在汽车领域的野心和实力。

正如华为新任轮值主席徐志军在一次采访中所说:“特斯拉现在能做的,我们都能做到。”

华为现在被定位为智能汽车的超级供应商。在汽车软件方面,华为相对完整,而在智能汽车时代,软件其实是核心。

华为和汽车公司合作了很多,但是最近的新闻又一次让华为陷入了是否可以造车的讨论。

近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宣布,将与华为、宁德时报联手,共同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华为、长安汽车、宁德时报海报,来自长安汽车关伟

虽然三方合作的具体消息尚未公布,但华为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从行业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华为深入参与了R&D和整车相比于之前只给整车厂提供软件系统,华为在“造车”上更进一步。的设计

华为对此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或解释。但可以肯定的是,华为正在汽车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11月16日,Kr36上有消息称,华为消费BG和智能车解决方案BU正在整合,后者将由华为消费业务高级副总裁兼CEO余承东直接管理。这也意味着,华为将汽车业务调整到了更高的战略高度上。另外,随着智能车解决方案BU和消费业务BG的融合,华为在汽车业务上对C的属性将进一步加强。

除了向to C业务上开始发力,to B业务的步伐也开始加速。

上月底,华为发布Mate 40手机后,也发布了重磅消息——华为智能车解决方案“HiCar”。

华为发布了腾讯汽车的来源HiCar

从HiCar的发布,到与长安汽车、宁德时报的合作,再到汽车智能BU与消费BG的融合的宣布,人们不得不怀疑,华为最终会不会推出自己的车,就像早期说的,不会做手机,最终会大举进军。

早在18年前,华为的创始人任也拒绝了制造手机的内部想法。直到2002年底,他才拿出10亿元做手机,终于成功突围。

如今,华为的发展面临困局,无论是最终开始造车,还是继续做超级供应商,汽车业务都是华为打破困局最有希望的突破口。

在禁令和芯片停产的双重影响下,华为面临着来自运营商和消费者的威胁。前者业务多次受到英国、印度等海外国家的限制,后者业务则面临芯片短缺的危机。

除此之外,随着阿里、百度、腾讯的围剿,云服务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可否认,华为在这三大业务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华为需要新的突破,前景光明的智能车领域无疑是最佳选择。华为的汽车业务正在加速发展。未来会撑起华为半边天吗?

1.华为汽车业务的攻击

“我们是有边界的,华为永远不会造汽车”。

自从任在华为内部会议上说出这句话后,这句话迅速成为华为众多高层官员的“统一口径”。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徐志军在许多汽车公司面前宣布,华为不会制造汽车,但会帮助汽车公司“制造”汽车。

而之后,这样的说法越来越多。

去年10月,在世界智能联网汽车大会上,徐志军再次强调,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战略是帮助汽车公司“造”车,“造好车”。在今年8月的第12届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华为智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在业界看来,华为这两年之所以一再强调“不造车”,是为了打消各大车企的顾虑,更好地与车企合作。但即使这样,外界对此仍然将信将疑,毕竟华为对于汽车领域的探索,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

当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形成,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在考虑是否将濒临破产的特斯拉卖给谷歌。当时,华为宣布正式进入汽车领域,成立了“汽车联网业务部”。

同时,业务部推出首个车载模块ME909T,帮助车企实现车辆的网络连接服务。其实为了实现这一点,华为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车载模块的研发,2011年加大了研发投入。

华为发布了车辆模块ME909T,来源华为中国关伟

从那以后,华为开始与汽车公司合作。

从2014年开始,华为与东风、长安汽车在汽车联网、智能汽车等方面展开合作;

2015年,华为与大众达成合作,共同推进汽车联网的R&D和应用;

2016年,华为与奥迪、宝马、爱立信、诺基亚、高通等企业组成“5G汽车联盟”。

从2018年开始,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不再局限于车联网,而是涉及到自主驾驶领域。

2018年10月,在华为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一款名为MDC600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华为表示,该平台可以支持L4级自动驾驶计算能力。——作为计算平台的核心芯片,也是华为自主研发的AI芯片盛310。

该计算平台一经推出,便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华为之前,自主驱动计算芯片已经被Mobileye和英伟达瓜分,但随着华为的Ascension 310芯片的进入,这种市场格局可能会改变。

据TechWeb报道,华为的MDC600符合汽车驾驶的最高标准,即ISO26262 ASIL-D标准,而英伟达的产品不符合这一标准。

事实上,要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不仅需要计算平台和芯片,同样还需要5G技术的辅助,而在这方面,华为也已做好相应布局。

去年1月,在华为5G发布会上,余承东发布了全球首款车载多模5G芯片霸龙5000,支持V2X(车辆与外界信息交换)和自动驾驶。余承东认为,该芯片在车辆数据交换、车路协调、自动驾驶等方面都能满足车辆的5G通信需求。

2014-2019年,华为在汽车联网、自主驾驶、5G通信等汽车智能方面做了相应的准备。也许正是这些准备工作让任对汽车行业更有信心。

去年5月29日,任正非签发华为组织变动文件,文件批准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和业务方向被分为五个板块: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电力、智能网络连接和智能车云。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成立,源信息技术之家

此外,文件还指出,BU归信通技术管理委员会管理,任命曾在华为日本运营商业务部工作的王军为BU总裁。通过这次调整,虽然华为更加重视汽车业务,但不变的是任在文件中仍然强调“华为不造汽车”。

而在当时来看,华为之前的布局已完成了对五大板块中四个的搭建。

在智能驾驶方面,MDC600自动驾驶计算平台、AI芯片rising和多模5G芯片巴龙5000的结合,将有助于汽车企业从L2逐渐向L4挺进,加速自动驾驶的落地。

在智能网络连接方面,车载通信也是通过早在2013年推出的ME909T实现的。经过几年的迭代,世界上第一个5G车载模块MH5000于去年推出。在智能车云方面,通过华为云实现了自动驾驶的训练、模拟和测试。

说完软件,再来看硬件部分。

作为智能汽车的硬件部分,它也被称为三电源系统——电池、电机和电子控制。据腾讯深圳。华为已经完成了三个电力系统的自主研究。今年5月,华为自主研发的电子控制和车载充电器系统首次安装在SAIC的两辆量产电动车上。此外,华为还发布了新一代HiCharger DC快速充电模块,可以有效降低电池运营商的成本。

华为发布了HiCharger,消息来源摩尔听到了

上个月底,华为发布了智能车解决方案“HiCar”,五大板块的最后一块完成。华为表示,智能驾驶舱是其智能生活在“人、车、家”整个场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鸿蒙OS、通信模块、HiCar来完成。

在这方面,华为已经完成了智能车解决方案的全部五个模块。如果用徐志军的话说,就是“http://”

正因为如此,当负责华为主要收入的“三驾马车”遭遇发展困境时,它给了任以汽车业务为突破口的信心。

2.汽车业务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吗?

华为已经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从2013年开始,我们以车联网为切口进入汽车领域,去年以汽车智能解决方案为华为主要发展战略,今年直接将汽车业务提升到三大重要业务BG的高度。

很明显,华为加快了汽车业务,尤其是去年和今年。除了底盘、四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剩下的都是华为拥有的技术。”

随着特斯拉去年在国内市场落地生根,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智能化不断深化,一汽、BAIC、长安等传统汽车企业压力重重,近两年开始了智能化转型。对于华为的智能车解决方案BU,定位是以ICT技术为重点,推动传统汽车企业向智能联网转型。

从去年开始,华为与一汽、东风、长安、广汽等国内传统汽车公司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但方向都在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智能汽车上。

那么,智能车解决方案业务给华为带来收益了吗?

由于该业务此前是华为的一项子公司业务,因此在之前的财务报告中没有过多提及该业务的数据。但根据中信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的预测,加速的原因,除了突破华为原有业务上遇到的困局,同时也是因为汽车领域的广大前景。

华为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华为曾经对汽车业务做过预测,预计未来将贡献500亿美元的收入。

从这一点来看,给B商有很强的赚钱能力。华为不仅要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还要做汽车行业的Tier1(一级供应商)。

华为汽车电子销售额有望在未来十来年的时间内达到500亿美元量级。

博世集团,途远汽车视觉

此外,在智能车解决方案业务上,也受到阿里巴巴、苹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具体来说,阿里巴巴在2016年推出了“斑马”智行互联网系统;同年,百度还推出了名为“CarLife”的车联网智能解决方案。而两年后,苹果也推出了Car Smart CarPlay。

互联洞察曾经在文章《争夺新能源汽车“终端”,大佬不能输》中分析过智能汽车行业,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简单,因为在华为前面已有博世、大陆、德尔福等传统Tier1巨头。

正因为如此,基于汽车业务的to B端,华为与长安汽车、宁德时报合作,将汽车业务升级为与三大业务并行,开辟汽车业务的to C端。

“打通C之后,华为在汽车业务上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华为和高德合作,下一步华为可能会在车窗上出现导航和应用,很科幻。感觉。”汽车行业从业者刘凯告诉互联洞察。

另外,基于华为这几年汽车软硬件的积累,华为未来会不会自己造车还不能完全确定。并且认为该行业随着巨头的入局,将会变得愈来愈拥挤,入局者都在争夺未来智能终端的“入场券”。听刘凯这么说。

这一次与长安汽车和宁德时报的合作,从行业来看,很可能是为下一步自主造车试水。

虽然华为与长安汽车、宁德时报合作的消息不多,但无论最后以什么形式造出来的车,都不一定能在这条赛道上顺利行走。毕竟它不仅有特斯拉这样的劲敌,还有威来、小鹏、Ideal等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和吉利、长城等独立汽车公司的实力。

特斯拉Model 3,来源特斯拉官网

“虽然华为对外一直说着不造车,但谁也不敢放松对华为的警惕,因为它随时都有可能杀入造车领域。”一位智能汽车行业从业者告诉互联洞察。

尽管如此,华为在汽车业务上已经完成了to B和to C的布局。虽然不知道这项业务是否真的能成为华为未来的盈利业务,但可以肯定的是,华为未来在汽车领域会有很多动作。

3.在困境中,华为需要突破自我

回顾华为的发展历史,华为其实一直在突破的过程中。

曾经说过不做手机,但最后还是开了手机业务,这对于华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

“虽然华为、长安汽车和宁德时代在外界看来是强强联合,但合作造车依然存在着配合和分工上的种种问题,并不代表造出的车就能比特斯拉和蔚来、小鹏和理想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优秀。”

当时华为陷入1984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销售收入从2011年的225亿元下降到221亿元,是任的误判让华为陷入困境。

那些年,一种叫做小灵通(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的通信技术开始在中国出现,它的终端产品是小灵通。由于其低辐射、绿色环保、低关税的优势,一度成为国内通信设备公司的最爱技术。

小灵通,土源IT之家

然而,时任华为总裁的任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在2002年,华为差点崩溃了,这一年被称为是华为的冬天。的任郑飞毫无理由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华为毕竟是从一个为运营商提供通信技术的设备服务商起家的。为了让运营商放心,他承诺不进入通信消费品领域。

但事实证明,任忽视了小灵通在中国的潜力。

当时物美价廉的小灵通一度成为市场抢手的产品,选择小灵通发展的中兴等企业也发展迅速。根据相关数据,2003年,中兴的销售额一度达到华为的80%,“短暂的赚钱机会,宁可赔死,华为也不去做过时的技术”。

相比之下,华为却错过了机会。

当时2G手机网络是GSM和CDMA。当时,中国移动正在大力建设移动通信网络,所以任正非在这方面下了赌注,并集中精力进行研发。然而,现实又一次开了任的玩笑。由于技术与国外产品相比还不够成熟,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无法突破,除了与小灵通失之交臂后,华为在通信技术的选择上也出现了误判。

为了让华为突破这一困境,任在2002年末创办了一家他以前不愿意做的手机业务。然而,这一次不同于以往。从2007年开始,iPhone在国内市场开始流行。四年时间做了四部手机,让苹果达到了3000亿的市值。另一方面,华为还在通过运营商的合作,制造利润极低的OEM手机。

两人在比较后,任做出了升级手机业务的决定。

2012年12月,在一次名为“高层座谈会”的会议上,他将移动终端业务提升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与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并列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并聘请余承东负责这项业务,导致消费业务成为华为的主要收入来源。

华为董事长任搜狐科技

如今,提高汽车业务的战略地位是另一个突破,但华为的困境来自外部。

自去年5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及其70家关联企业列入“实体名单”以来,华为一直面临断供危机。

今年8月,禁令再次升级。美国商务部宣布,未经美国政府许可,禁止华为使用美国软件涉及芯片和其他组件。随后,TSMC、高通等芯片厂商也表示无法供应华为。

而被华为放弃的CDMA技术,却被中国联通看中,华为想回头时已然来不及。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首次超过三星,但仍受到禁令限制,几乎窒息了华为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发展,海外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27%。

此外,终端的另一大块——华为的智能电视也存在开发困难。根据Ovi Cloud发布的数据,在2020年上半年智能电视五大品牌中,小米以三分之一的份额位居第一,华为不在榜单之列。

除了消费者业务,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也受到禁令的阻碍。

今年2月,受美国禁令影响,沃达丰和英国电信宣布将华为5G设备从核心设备中移除。一方面被打压,另一方面竞争对手迅速壮大。据相关媒体报道,爱立信5G设备订单数量已经超过华为,以至于爱立信总裁包奕康曾向媒体表示“在终端上,我们创新不够,能力不够。”

在华为的企业服务业务中,华为云成为其主要代表。虽然这项业务没有受到禁令的影响,但也处于激烈的竞争中。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阿里巴巴云和腾讯云排名第一和第二,华为云排名第三,中国电信和亚马逊紧随其后。

在2020年上半年,通过前五大公共云供应商的市场份额,来源IDC中国

现在,华为的三大业务,即运营商业务、消费者业务和企业服务,都面临着挑战。

华为在由于禁令和芯片断供的双重影响下,导致华为手机的海外业务颇受影响。的一名前雇员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随着新能源汽车带动的智能汽车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汽车业务就像八年前的手机业务一样,成为华为突破困境的新突破口。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野心已经得到充分展示。徐志军曾经说过一句话:“爱立信正在引领5G的发展,我没看见任何人在我们前面”。

华为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加速这句话的实现。

(本文第一张图来自华为智能车解决方案BU官方微博,刘凯是本文笔名。)

标签: 华为 汽车 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