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显神通 守护独特山韵
[新闻页面-泰海网]
摄影/谢月妮
据“茶道传媒”微信报道,诏安是闽南乌龙的产茶区,有近400年的植茶历史。喝茶在当地人中很受欢迎,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套泡茶的茶具。由于地处闽粤边境,诏安茶叶资源丰富,包括福建闽南乌龙茶品种和单丛品种。茶文化也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出独特的诏安茶文化。
官陂镇公田村
一味“与世隔绝”的高山韵
金秋时节,在诏安县官皮镇公田村1000亩的茶园里,女工们忙着采摘茶叶,秋茶清香扑鼻。新鲜茶叶被送到茶园附近的色龙茶厂,作为2020年诏安八仙制茶技能大赛的制茶原料,等待制茶人“渡海显神通”,把他们练成清爽的高山茶。
摄影/高伟霆
关皮镇公田村距诏安县约2小时车程,海拔800多米,是该县最高的建制村。一条盘旋在青山和白云之间的县道叫‘红天路’,连接着官皮和红星的10个革命老区的根据地。
途经巫山、诏安,怪诞摄影/致远
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依靠山沟天险和人民的坚强支持,在这一带建立了坚实的革命根据地,红旗始终在猎猎飘扬。一路来回,崎岖蜿蜒。被悬崖和高耸的巨石包围着,人们不禁对大自然感到敬畏。
进村时,只有一辆车可以过马路,到茶山时,需要穿过田野。道路两旁长满了芦苇,与村里的菜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无论你看哪里,都有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农民在小溪边洗菜,农民在田里劳作,孩子们追逐嬉戏。没有不必要的噪音,只有自然纯净的声音。
如果茶厂开始泡茶,也许这就是最大的“噪音”。因为比较原始简单,村里没有旅馆和民宿。想留下来,需要去十几公里外的另一个村子。
摄影/二冬
宁静的贡田村
往往好茶就诞生在这样“隔绝”的地方,能安静地从日月星辰和纯粹的风土中吸收能量。贡田村的茶园诞生在海拔9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光秃秃的土地上布满了破碎的细石。俗话说“上者生烂石”,水土一方养茶一方,其他茶在此无法生存,却成就了八仙茶的美誉。
站在茶园里,可以感觉到风中充满了“山气”。山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茶树生活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茶叶的蒸腾作用也相应加快。为了减少芽叶的蒸腾作用,芽叶本身不得不形成一种抵抗素来抑制水分的过度蒸腾,这就是茶叶中珍贵芳香油的来源。
摄影/谢月妮
在茶园里拍摄的时候,天空在变化,有时候太阳在倾泻,有时候天空阴沉沉的,这要看天上的乌云“走”到哪里了。
高山终年云雾缭绕,也是光线更漫的原因,正好符合茶树的习性。而这种短波光照射的茶树,有利于茶叶芳香物质的合成。其次,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山高气温低,也是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低温使茶叶生长缓慢,有利于茶叶中单宁酸、糖、芳香油等成分的积累和保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贡田村种植的茶叶香气高,口感好,耐泡。据当地村民介绍,该村约有6000亩茶山,主要种植八仙茶和少量诏安冷杉。
“八仙”显神通
今年10月,诏安县迎来了2020年诏安八仙制茶技能大赛。来自该县主要茶叶产区9个乡镇的制茶专家聚集在官皮镇公田村,学习制茶技巧。安静的山村又在忙着泡茶了。比赛持续了两天两夜,我做了一夜的茶师傅,依然兴致勃勃,专心完成八仙茶泡茶的“比赛”步骤。
每餐茶厂的大妈们都准备了足够的瘦肉葱焖饭,大锅炖汤,几餐饭。泡茶的人和邻居聚在一起,在桌子上吃,其他人站着蹲着吃菜。他们很忙,边吃边聊,吃完饭互相打招呼。
茶厂的山米
经过一场比赛,虽然不能亲身体验泡茶,但基本知道八仙茶的制作过程。八仙茶的制作工艺与传统乌龙茶相似,分为萎凋、绿化(摇青)、杀青、揉捻、干燥。
虽然是泡茶比赛,但茶老师平时更像朋友,会时不时的交流技巧,互相学习,这可能就是比赛的意义所在。——进一步促进广大制茶教师学习技艺,提高了诏安八仙茶的整体生产水平,促进了诏安茶业的健康发展,为全县的扶贫和茶农增收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致富路上茶香飘
高山气魄,让美味的茶变得自然,惜物的手艺,让茶的美随着时间绽放。
茶是供养大山的天然礼物,泡茶技艺是世代致富的法宝。虽然山村很远,但可以体验到纯净的阳光、空气和水,以及村民邻居之间简单的生活。这是山民最珍惜的——,就像珍惜这里的茶山和茶一样。守茶山,勤泡茶,过好日子。
因为山高路远,贡田村的八仙茶沉默了一会儿。如今,随着政府的重视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茶叶已经成为当地山区扶贫的重要产业。
困难户被聘到茶厂工作,收入有保障;在政府和专家的指导下,贫困茶农加强了对茶园的管理,增强了自力更生的决心,也增加了收入。茶叶产品主要销往广东潮汕、广州、海陆丰、深圳、梅州等地区,并运往本省福州、厦门、漳州等地,一小部分销往北京、上海等地,有效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为了促进八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八仙茶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信息化,诏安县政府每年还安排1000万元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建设新茶园、现代茶园、茶叶初级加工清洁化改造、茶叶加工设备更新和品牌营销等方式支持八仙茶产业的发展。(来源:“茶道传媒”微信微信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