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生活都市网 >> 看房产 >> 文章正文

万亿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均在6万以上

发布于:2020-11-18

王帆,21世纪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

居民收入增长是巩固民生福祉的最根本支点。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四五”期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到2035年,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达到新水平;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明显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每年增长6.5%;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从2010年的1亿多增加到2019年的4亿多。

展望“十四五”,在双流通的新发展格局中,如果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继续增加,消费扩大,中国市场也会继续扩大,这是形成国内大流通的基础。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了2019年万亿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他们有大量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些城市居民的收入构成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城市,居民收入更高,更有收获感?

成都和长沙只分别披露了城市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知道所有居民的收入情况,所以没有纳入统计。广州按照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市化率计算,发现所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152元,可能和统计部门的数据有些偏差。

15个城市最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佛山、武汉、青岛、天津、郑州、重庆。

万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

(资料来源:地方统计局。人均GDP以美元计价,按当年6.8985元人民币的平均汇率折算。(

万亿国内生产总值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很大

如果以6万、5万、5万以下作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界点,以上15个城市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排名第一梯队的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6万元,其中上海离7万元仅一尺之遥,与各自GDP排名基本一致。

第二梯队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6万元之间,分别是杭州、南京、宁波、无锡、佛山,杭州距离6万元的门槛只有几百元。

第三梯队的城市是武汉、青岛、天津、郑州、重庆。五个城市差距很大。郑州和重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在4万元和3万元以下。

除了第一梯队,其他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排名都有一定偏差。比如长三角城市和珠三角佛山,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遍好于其GDP表现,两大城市群占据前十席的大部分;而2019年GDP排名前十的重庆、武汉、天津,收入排名下滑,特别是重庆,在15个城市中“垫底”,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南京的一半左右,也低于同期全国30733元的水平。

为什么不同城市之间会有这样的偏差?

从数据指标来看,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往往联系更紧密。前者反映一个地区的产出创造水平,后者衡量居民的财富收入。一般来说,人均GDP越高,行业附加值越高,相应地,从事这些行业的人的收入水平也越高。

上述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十的城市中,除佛山外,其他九个城市人均GDP都超过了2万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已经跨越了初级发达经济体的门槛。青岛天津郑州重庆人均GDP不足2万美元,其中重庆刚刚超过1万美元,与深圳第一名相差2.7倍左右。

2019年重庆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6:40.2:53.2,城市化率为66.8%。重庆作为一个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的大城市,仍有大量的人没有在市区就业,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同期全国水平。为了增加居民收入,重庆至少可以努力提高城市化率,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居民收入的启示

从上述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来看,城市通过产业升级创造了大量新的优质就业岗位,从而增加了居民收入,形成了吸引人才、增加税收、进一步支持和促进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除了产业结构,影响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根据来源,可支配收入分为四类:工资收入、净营业收入、净财产收入和净转移收入。普通人最容易注意到工资收入,但实际上,一些工资低的城市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已经做到了逆袭。

与北京和宁波相比,2019年两地居民人均工资收入分别为41214元和33840元,北京高7400元左右;人均净营业收入分别为1201元和10559元,宁波依次超过北京约9400元。

宁波的产业结构可能没有北京高,但作为一个发达的民营经济,宁波大量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获得了较高的经营收入。这也为提高居民收入、为大众创业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为人民储蓄财富、提高居民收入、拉动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提供了政策启示。

此外,城乡差距也是影响居民整体收入的主要因素。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64,低于2013年的2.81,但也意味着农村居民收入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以杭州和宁波为例,201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2和1.77,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浙江省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相对发达,农村居民也能获得较高的收入。

关于农业和农村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有单独一章部署安排,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全面推进农村振兴,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在工资收入、净营业收入、净财产收入和净转移收入四大类中,农村居民的净财产收入往往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房产净收入的一个常见案例是租金收入。

11月11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长韩长福在中国发展论坛2020年年会上表示,农村有广阔的市场和投资空间,已有6亿农村常住人口消费,可以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强大推进器。中国将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障体系,盘活和利用好农村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增加收入,扩大内需

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连续六年成为第一推动力。2019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为国内周期奠定了良好基础。

11月12日,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新的发展计划的提出将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的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扩大消费的最大动力是居民收入的增加。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全国情况来看,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有下降趋势,2015年为72.5%,2019年为70.1%,逐年下降。

根据上述15万亿GDP城市,2019年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普遍低于全国水平,天津、重庆除外(广州、郑州数据缺失)。

今年因为疫情,居民消费受到很大冲击。前三季度,全国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下降6.6%,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0.6%的正增长。结果,前三季度人均消费支出仅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2.8%,比2019年水平下降7.3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购买商品房属于投资类而非消费类,因此人均消费支出不包括购房和偿还房贷。但是对于很多城市居民来说,这两项是主要的家庭支出项目,尤其是在万亿GDP城市,那里有很多高房价的城市。高额首付和长期负债很可能会挤压其他消费。

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另一方面,要通过降低高房价的压力来提高居民的消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