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生活都市网 >> 看科技 >> 文章正文

朱荣高清照片来了:航拍 自拍 卫星地图 一切都齐全

发布于:2021-06-19

原作者:Smriti Mallapaty

多张航拍照片展现了火星表面细节,或能替祝融号发现具有探索意义的地貌特征。

最近,一些火星包装者用超级相机拍摄了中国的朱荣探测器。其中,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拍摄的高分辨率彩色照片(下图)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朱荣着陆点周围的美好景色。

朱荣及其着陆点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拍摄。照片中两个亮绿色的点是着陆平台和火星车。资料来源:美国航天局/JPL/乌里佐纳

“这太不可思议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行星科学家彼得格林德罗德感叹道。这张照片拍摄于6月6日,显示朱荣已经离开着陆器22米。“看上去祝融号的行驶十分顺利。”他说。

阿尔弗雷德麦克尤恩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行星科学家,也是HiRISE大学的首席研究员。他说,这张由MRO的HiRISE相机所摄的照片是目前为止清晰度最高的照片火星表面的各种障碍物和科研目标都是畅通无阻的。

随后,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于6月7日发布了一组黑白照片。这组照片是由搭载朱荣的田文一号探测器拍摄的。虽然分辨率不如NASA,但是对比了朱荣到达前后的着陆面积。6月1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另一组照片,包括朱荣发布的距离着陆平台10米(下图)的分离相机拍摄的火星车和着陆平台的照片,朱荣还没有离开着陆平台时在顶部拍摄的360度环照,以及朱荣拍摄的距离着陆平台约6米的着陆平台照片。

朱蓉地面发布的分体相机自拍。资料来源:王锦丽/CNSA/新华社/祖马出版社

朱荣5月15日登上火星已经一个月了。5月22日,“朱荣”号沿着斜坡驶下着陆平台,经中国国家航天局确认,其设备工作正常。

发现有趣特征

虽然中国和美国的太空机构没有在这次探索任务上进行合作,但麦克尤恩认为,中国研究人员可以借助HiRISE拍摄的图像来为祝融号规划路线。“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他说。

在HiRISE拍摄的这张假彩色图像中,着陆平台和朱荣看起来像红色沙漠中的两个绿色斑点。着陆平台周围的黑暗部分可能是着陆时发动机羽流吹出的图案。

图像中较亮的弧线可能是横向沙脊(一种沙丘地貌)。在这张照片的未删节版本中(未在正文中显示),HiRISE还拍摄了田文一号扔掉的降落伞和机舱入口的残骸。

根据之前图像的地形预测和朱荣拍摄的照片,着陆点附近地形平坦,非常适合行驶,麦克文说。(见:重量轻,跑得快:地质学家给朱荣指明了方向)

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的照片对比了朱荣着陆前(左)和着陆后(右)的火星表面。来源:CNSA

在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的照片中(右上),两个白点是着陆平台和较小的火星车。图下方亮点是耐热大底、入口舱口盖和降落伞(着陆时起到缓冲作用)。——朱荣最新拍摄的图片中也可以看到散布在周围的小圆形坑和明亮的沙丘。

探索范围之内

香港大学的行星科学家约瑟夫迈克尔斯基说,中国和美国航天局的照片捕捉到了一些有趣的地形特征。朱荣东侧有一个小环坑,环坑里可能溅射出一块半米的石头——。

中国地质大学的行星地质学家肖龙说,在朱融以南大约50米处有一个大而明亮的沙丘

丘此前从未被仔细研究过。他希望祝融号能把这个沙丘定为首个探索目标。

在祝融号北边几百米处有一个直径200米的更大的环形坑,Michalski说,其周散布着因撞击而溅射出来的岩石,这些岩石或能提供火星表面下的物质成分信息。

Michalski还相信,该地点很有可能在祝融号的探索范围之内。中国月球车玉兔二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行驶了700多米,或许也预示祝融号的最终巡视范围(见下图)。

Joseph Michalski提供的祝融号着陆点假彩色图像,不同颜色代表不同高程,中央的白色圆圈划出了祝融号的可能巡视范围。来源:NASA/MSSS& ESA/DLR

McEwen表示,他的团队计划不久后发布立体图像对(stereo-pair image)——从两个相差不大的角度对着陆区域进行拍摄,合成后便可展现该区域的三维地形。他们还准备拍摄着陆区域更西边的地貌,包括距离着陆点约7公里、可能是一座泥火山的凹陷土丘。

原文以Flurry of photos capture China’s Zhurong rover on surface of Mars标题发表在2021年6月11日的《自然》的新闻版块上

nature

doi: 10.1038/d41586-021-01588-6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

点击文字或图片阅读相关文章

一起去火星吧!NASA毅力号任务图解

体重轻、跑得快:地质学家纷纷为祝融号指路

没想到吧!火星竟然是个“夹心蛋糕”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021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星标我们,记得点赞、在看+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