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卖手机业务迷雾:供应链曝光荣耀还是接手P和Mate系列
无论如何,华为选择出售手机业务来逃避美国制裁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本文来源:时代周刊作者:杨玲玲
华为出售手机业务的传言愈演愈烈。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华为正与上海市政府支持的企业牵头的财团就高端智能手机品牌P和Mate的销售进行谈判。
“从供应链方面,我们得到了更准确的消息。华为肯定会卖P和Mate系列,华为加了20万折叠屏手机订单。”1月26日,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延彪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基于以上两条消息,华为有望在更有价值的折叠屏手机中使用有限的麒麟芯片。
孙彦彪还透露,华为下一代折叠屏手机已经在设计中,将设计成内置折叠手机,而不是外置折叠手机。
对于收购华为P和Mate系列,孙表示:“这可能是荣耀。”
针对有关出售手机业务的传言,1月26日,华为相关人士回复《时代周刊》记者:“华为根本没有出售手机业务的计划。华为将坚持打造世界领先的高端智能手机品牌,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卓越的产品体验和服务。”
“华为很难完全卖掉手机业务。但无风不起浪。”同日,北京理解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宇轩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无论如何,华为选择出售手机业务以逃避美国制裁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芯片困局待解
据媒体报道,华为正在与上海市政府支持的企业牵头的财团就高端智能手机品牌P和Mate的销售进行谈判。谈判持续了几个月,是芯片供应不足引发的。
1月26日,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英对《时代周刊》记者分析称,华为出售手机业务是可行的。
赵振英认为,华为选择性剥离部分手机业务,实际上是出于供应链考虑,收缩了一线业务,做好了自己的业务,利润率相对较高。
近年来,手机主导的消费业务在华为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上升,从2016年的34.5%上升到2019年的54.5%,并进一步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56.3%。其全球手机出货量也从2016年的1.39亿部增加到2019年的2.4亿部。
根据趋势力吉邦咨询半导体研究部的数据,2020年全球排名前六的品牌依次是三星、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与2019年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华为市场份额的变化。
这和美国加大制裁力度,阻挠华为手机业务有关。去年9月15日之后,华为麒麟芯片再也得不到芯片代工厂商的支持,第三方芯片的使用也受到限制。华为只能依靠现有的芯片库存来维持运营。
“在芯片的探索上,华为10年来从落后到领先投入了大量的研发,也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华为没有参与半导体制造。”余承东在公开场合坦言。受此影响,华为有意帮助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华为子公司哈勃投资(Hubble Investment)成立于2019年,业务项目为风险投资,主要投资国内半导体行业。
2020年10月,任在C9大学校长一行访问华为的座谈会上强调:“芯片问题不是设计技术能力的问题,而是制造设备和化学试剂的问题,需要在基础行业和化工行业。多关注它,多培养顶尖人才和跨创新人才。”
教育与人才成为任2020年特别关注的话题。但是,“华为的渴,远水难解”。2020年11月17日,华为不得不忍痛卖掉荣耀,供应商接手。1月22日,纽约
荣耀表示,已经和所有供应商恢复合作,其中包括高通、美光、微软、英特尔、联发科等。发力非手机业务
荣耀获得新生,华为却依然面临美国“锁芯”困局。
此前有报道称,美国政府已通知包括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在内的几家华为供应商,声称将吊销向这家中国公司出售产品的某些许可证,并打算拒绝向这家电信公司供货的数十个其他申请。目前不清楚新一届美国政府是否会延续该政策。
“新一届美国政府对华为采取怎样的政策很关键。”1月26日,财富书坊创始人周锡冰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也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
目前,华为手机包括Mate、P两大高端系列的品牌,还有Nova、麦芒等面向中低端市场的品牌。
TrendForce集邦咨询认为,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可望回温,透过周期性的换机需求,以及新兴市场的需求支撑,预估全年生产总量将成长至13.6亿支,年成长9%。从品牌排名来看,华为受禁令与新荣耀拆分事件影响,排名跌落至第七名。
芯片断供危机下,华为通过多种措施尽力“补洞”,迭代操作系统、移动应用软件,推进手机业务外的平板、电脑以及手表等业务。
2020 HDC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推出EMUI11、鸿蒙2.0、HMS生态等,还首发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除此之外,华为启动了数千亿的备胎计划项目之一“供应B计划”的“南泥湾”项目,该项目意在规避应用美国技术制造终端产品。笔电、智慧屏和IoT家居智能产品等完全不受美国制裁影响的产品,被纳入“南泥湾”项目。
赵振营分析认为,华为剥离手机业务后,可能会更多地发力IoT。“万物互联时代,手机在网络应用中占比会逐步降低,海量非手机连网设备(物联网设备)才是真正未来。”
不过在市场观察人士看来,眼下,鸿蒙系统是华为撬开万物互联时代的钥匙,而系统建设并非易事,关键看有多少人愿意使用,有多少开发者愿意在上面开发,保持手机业务,让华为拥有更多的硬件设备,更多的用户去试错、容错,失去手机业务无疑就失去了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