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生活都市网 >> 看企业 >> 文章正文

1000亿华晨破产重组 但拥有宝马破产 华晨怎么成了宝马又输了宝马?

发布于:2020-11-23

最近如果要问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最有意思的事件是什么?那么华晨集团的破产重组无疑是市场的焦点。华晨作为中国著名的汽车公司,一直因其合资品牌华晨宝马而被国人所熟知,但谁也没想到最赚钱的豪华车巨头华晨宝马的母公司会破产。华晨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破产的十亿巨头

11月20日,在汽车行业忙于2020年结束的广州车展之际,老牌汽车公司华晨集团进入重组流程,引起了行业的关注。同日,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集团”)的重整申请,标志着华晨集团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目前,华晨集团拥有华晨中国、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神华控股有限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以及160多家全资、控股、参股公司。此外,它还拥有“中华”、“金杯”、“宋华”三个自主品牌,以及“华晨宝马”和“华晨雷诺”两个合资品牌。

破产重组解决后,金杯汽车和神华控股发布紧急公告称,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会受到影响,但可能会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等方面。受破产重组消息影响,华晨中国短期上涨,神华控股和金杯汽车涨停。据业内人士透露,华晨集团重组的主体是华晨集团,其影响力按华晨集团的资产线分布,包括股权,而华晨宝马等合资企业影响力不大。

但同一天,证监会表示已依法对华晨汽车集团进行专项检查,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向华晨集团发出警示函,并决定对其涉嫌违法披露信息进行立案调查,同时对参与华晨集团相关债券的中介机构进行检查,并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华晨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国有东北公路总局汽车修理修配厂。1959年,更名后的沈阳汽车厂成功生产了五辆“巨龙”卡车。华晨汽车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早在1992年10月就登陆纽交所,是国内第一家去华尔街融资的企业。华晨汽车当时的IPO价格为每股16美元,预计发行普通股500万股,募集资金8000万美元。结果,当时的股票订单量高达6000万股,近12倍的发行量。开盘34分钟后,87万股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售出。

然而2002年5月以后,华晨汽车开始业绩下滑,连年亏损。但资本市场并没有给足弹药,美股交易量极低,但每年要支付约一百万美元的会计和律师等维护费用。

2007年7月5日,华晨汽车董事会宣布决定退出市场,取消在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存托股票(ADS),将ADS存放在公司的存托银行纽约银行——,继续在场外市场(即“OTC市场”)交易。同时,该公司在香港主板的上市将继续保持,从而结束其15年的美国之旅。

从退市到破产,华晨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有宝马的汽车巨头依然破产?

第二,为什么自己拥有宝马还会破产?

我相信如果大家都在谈论华晨,第一反应就是华晨宝马。华晨宝马作为中国的宝马制造商,给大多数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为什么拥有宝马的华晨依然破产?要知道华晨破产的导火索其实只是格致汽车的债务,只是压倒华晨的最后一根稻草。Whe

首先,价格战救了华晨,但伤了根。相信所有熟悉华晨的人都会熟悉华晨前掌门人齐玉敏。2005年底,齐裕民执掌华晨。当时华晨并不是第一只登陆港股的中国股票,已经出现了下跌。在这样的情况下,祁玉民决定打开价格战的大门。华晨率先宣布产品降价,齐裕民下调中国尊驰售价高达4万元;原定于当年9月推出的新款接君,提前2月推出,售价在10万元以下。这个价格远低于市场逻辑,却正式拉开了国产车价格战的帷幕。在超低价格的推动下,华晨的销量爆炸式增长。2006年,华晨汽车销量超过20万辆,同比增长71.4%,其中尊驰和接君销量为5.8万辆,同比增长545%。这种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但在价格战给华晨带来惊人效果的同时,也不断降低了整个华晨品牌的品味,让消费者的心思进入了下沉市场,为华晨未来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价格战让华晨获得了短期利润,却失去了长期发展基础。可以说是七伤拳,伤敌1000元,输敌800元。

其次,他们想靠宝马收购技术,却被德国人抛弃。如果要问华晨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相信是著名的宝马品牌。华晨宝马可谓是金字招牌。华晨一直被人诟病缺乏深度,技术不进步。但是,当我们仔细研究华晨的历史时,就会发现华晨在这方面并不努力。当时华晨的逻辑是自己下大力气做研发。为什么不做技术集成?当时华晨设想的车是底盘或者保时捷调优。意大利用于造型,内外装饰,发动机配合宝马。这个逻辑看起来很美好,但问题也很明显。即过分依赖别人的输血,意味着一个人不是靠自己的运动来提高体质,而是靠外界来提供营养液和呼吸机。一旦别人断供,你就一无所有了。然而华晨就是这样的操作。本来华晨想把人员、资金、供应链的控制权转移给华晨宝马,和宝马进行技术交换。购买、吸收、引进这种逻辑在改革开放初期无疑是有效的,但现在再用这种逻辑就会出现问题。引进的技术由于缺乏技术基础,难以内化。宝马获得控制权后,进一步放弃华晨。尤其是2018年10月,宝马宣布将打破与华晨503,336,050股的合作关系。前者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部分股权,持股比例增至75%。从此华晨彻底失控,宝马自然放弃了对华晨的技术支持,相当于彻底拔掉了华晨所属的呼吸机。

第三,新能源汽车严重滞后。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可谓发展顺利。全国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即将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但由于华晨本身缺乏足够的技术积累,加上宝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保守地位,华晨的新能源汽车存在问题。2018年11月,由于新能源汽车停产至少12个月,27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被工信部暂停接受新能源汽车产品申报,其中华晨汽车(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被点名。虽然华晨当时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们一定会在年底前申请资格,但现在已经过去两年了,华晨直到破产重组才重新获得新能源汽车的资格。

那么,华晨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可以总结一下。第一,价格战降低了华晨的品牌品味,让华晨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地位。然后在技术层面,华晨过于依赖宝马,患了明显的荷兰病。其实是资源丰富的诅咒。资源内化是不可能的,但它把自己变成了宝马的加工厂,最后变成了代工。另外,它无法将技术内化到心里,最终跟不上新能源,落在后面。现在华晨的破产重组还没有完全清算,但是缺少核心技术的华晨,能走多远?

标签: 宝马 汽车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