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生活都市网 >> 聊社会 >> 文章正文

景观改造成田园风光景区 兴国县生态恢复 人民富裕起来!

发布于:2020-12-22

“以前每个雨季总是很吓人,晚上睡觉不实用。时不时的要起来看看山会不会塌。雨停后,需要几天时间来清理被冲走的沉淀物。”来自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界村乡的村民谢,提起三年前的日子,仍然心有余悸。

走进杰村,虽然是隆冬时节,但现在绿意盎然。在一条条平整的绿色条带在沟壑纵横的山地里铺展绵延,山沟里种着一排排油茶树,坡面上是成片的青草,,由灰浆制成的沟渠每隔一段时间就向四面八方延伸。“现在即使下大雨也不用担心。”老谢笑呵呵地说道。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曾是中央苏区所在地和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也是影响深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1934年1月,毛泽东主席亲自授予红匾“模范复壮”,表彰“为复壮国家创造一流工作的同志”。

现在,86年过去了,岁月在流逝。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老区的干部群众在在践行“两山”理论中创新前行,为治理崩岗劣地交出了一份份“第一等答卷”.继续努力

从荒山到绿岗的重塑与蝶变

兴国县土地以红壤为主,含沙量大。受历史、滥砍滥伐和雨量充沛的影响,该县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水土流失严重。虽然经过治理已经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但是局部严重水土流失造成的“塌岗”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就像刻在地表的一个“瘌痢头”。

据调查统计,“十三五”之前,作为一种地质灾害类型,兴国县有大小不一、类型各异崩岗5100余处,造成严重水土流失面积1300.6公顷,占赣州市统计数量的9.65%,不仅封锁了农田、道路、沟渠和河流,还威胁到一些房屋,严重影响了周围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017年,兴国县启动实施了崩岗侵蚀劣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积极实施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整治、矿山环境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等5个生态建设项目,进一步推进景观、森林、湖泊、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国家试点建设。

“根据塌陷的不同发展阶段,兴国县采取的治理形式可分为三种:赣州市景观临天湖生态保护中心项目部负责人生态改造型、生态开发型、生态修复型."姚建亭说。

《科技日报》记者在永丰乡凌源村看到,采用机械或爆破方法削坡,重塑了整个地形。在以前的塌陷区,修建了一层层的反坡梯田,在梯田的斜坡上每隔60米修建上、下田间工作通道(台阶)。截水沟和排水沟的末端和中间每隔100米设置一个沉砂池,截水沟和排水沟的径流引至山下的山塘或天然水道.

近年来,凌源村封禁治理烂山地貌292.9公顷,新建经果林和水保林等410.6公顷。已经瞥见了整个豹子。在兴国县崩岗综合工程覆盖的25个乡镇中,凌源村实现了辉煌的转型。

从单一到多元的振兴与跨越

“我做梦也没想到政府会花这么大力气控制崩溃,真的解决了我们的大麻烦!”丁龙乡杨村63岁的村民廖火生说。在他的家周围,有140多座倒塌的小山,现在这些小山是满是绿色的果园。

兴国县在实施崩岗综合治理工程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工业发展、精准扶贫和农村振兴相结合,将项目管理融入坚持在发展中向生态要效益、以绿色促发展.农业和农村的整体发展中

通过崩岗综合治理,兴国县2000多个严重崩岗地区得到有效生态恢复。在对交通便利、靠近居民点的崩岗,采取“山上带帽、山腰种果、山下穿靴”的方法,塌岗被改造成水平梯田,形成可开发的土地。通过承包租赁,种植了杨梅、脐橙等果树,建成了花果庄园。

岗地塌陷为良田后,给凌源村的贫困家庭钟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他投资了26亩山地,转让给合作社统一管理。除了每年的房租,他和妻子还定期去项目基地参加建设。每个人每天都有100元的收入。“像我这种生活改变了的人,邻居八乡的数量也是数不胜数!”他说。

据杨村记者介绍,经过科学的设计和建设,过去村民口中的“烂山烂地”已经改造成了风景科普教育区、水保文化区、生态农业区、生态河道区、生态防护林区和岗崩预警点,成为特殊教育、休闲娱乐和鲜果采摘的新景点和天堂。

通过一系列生态项目的实施,兴国县在消除了自然灾害隐患的同时,区域涵养水源、保水固土、土壤培育能力等显著提升.“接下来,我们希望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保护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创造一个风景优美、文明丰富、社会和谐的新‘复兴典范’。”兴国县委书记赖晓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