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生活都市网 >> 谈经验 >> 文章正文

用设计的力量赋予农村复兴以力量

发布于:2020-12-02

一个只能卖一两元的葫芦,可以换,可以值一两百元;原来,没有人看那些只能任其枯萎的花。经过大规模开发,每年给当地农民带来约400万元的额外收入;传统没落竹家具,加入创新科技,焕发青春,走出偏僻村落.

三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依托国家“设计”服务平台,结合教育和实践“三个创新”优势,充分发挥“设计”作用,将设计理念带到农村,服务当地发展,助推扶贫。

一个葫芦巧打扮,设计赋能重塑农业价值

10月,在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上官丁灿的葫芦作坊里,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小葫芦挂在木架子上。“以前各种葫芦都当饭吃,不值钱。现在这葫芦已经成了地上的金疙瘩!”上官丁灿说道。

葫芦转型的秘诀在于设计赋权。因为谐音“福禄”,葫芦作为蔬菜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经过采摘、修整、打磨、上漆、抛光等工序,文创产品葫芦诞生了。

“葫芦与漆艺结合,融艺术、技术、文化于一体,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三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邱介绍说。此外,学院还建立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葫芦文创产品产业链,开发了一批高附加值农产品商业项目,促进了当地创新型“三农”经济发展。

“原来农民种的葫芦只能卖一元多,现在一个能卖一两百块。”上官丁灿说,当地人不仅可以种植葫芦来增加收入,还可以在作坊里制作漆葫芦,在附近工作来增加收入。作为学院为农业、农村和农民设计的实践教学基地,他的葫芦作坊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近100个岗位。

“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就在你家附近,很方便。”村民邓水祥对自己作为“车间工人”的新身份相当满意。“上官老师会教我们手绘。”2018级产品设计专业的罗静怡说。上官丁灿也是三明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客座教授。他教学生漆葫芦的制作技巧,让学生学习成功。

一片花海遥驻足,持香有道助力美丽乡村

三明学院农业、农村、农民设计服务团队,从引进到留下,再到发展,以清流县来坊镇花卉产业为依托,做出了一篇文章。

“家乡的花海很美,但是花期短,我很快就失去了。”另外,村里留守老人多,耕地严重荒废。贝瑞思芳烃工业园负责人吴火德对家乡的芳烃产业充满期待,希望能促进家乡的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

因为偶遇,吴火德和三明大学的队伍相撞。从樱花单一品种的开发到品种的丰富和观赏季节的延长,从精油加工厂和芳香工业园到精油和花卉衍生物的制作体验,再到内涵的深化和横向的合作,团队给了吴火德“花”的主题设计极大的信心。

现在,伯瑞斯芳烃产业园已经成为莱坊镇芳烃产业在农村振兴中的示范点。

“学院团队坚持‘设计’的发展理念,从各个方面为工业园区准确定脉。”邱介绍,从芳香生态健康基地的规划设计,芳香产业延伸与农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到品牌推广和网络名人商品销售渠道的拓展,到农村农民增收和扶贫的促进,团队打造了芳香产业园可持续发展模式。

“芳香产业不仅是美化农村、芳香农村的绿色生态产业,也是振兴农村的朝阳产业。”吴火德说,工业园201年落户来方

“以竹子为主要元素,以灯具为创作对象,已经成为我们设计团队的主要内容。”邱带领团队忙碌起来。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需要考虑市场调研、品牌定位、产品规划、市场渠道、供应链管理和影响力。

“传统竹制品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够。要做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消费的竹制品,必须加上符合消费时尚的创意设计。”福建天浩公司(竹制品)技术总监张松说。同时,通过向农民购买原材料,产品的一些部件由农民闲置的劳动力组装起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实现了企业和农民的双赢。

是艺术设计学院紧密结合“产业优势和专业发展”努力拓展的另一个方向。2018年,2015级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在小陶镇实习基地完成毕业设计作品,100多个竹灯设计方案让企业熠熠生辉,其中朱晶晶的作品《竹之十二生肖》从纸面进入现实生活。未来学院将继续与企业合作推进3D打印与竹、木等材料相结合的产品设计创新R&D中心,建立产品创新设计产教一体化实践示范基地。

“‘设计’通过引导创意设计与乡村振兴、传统工艺再设计和区域品牌建设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区域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凸显了大学人才和技术在扶贫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和实用价值。”三明大学校长潘玉腾说。

《中国教育报》 2020年12月02日,第3版

作者:记者龙超凡陈美妍通讯员王婷

标签: 葫芦 乡村 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