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生活都市网 >> 看热点 >> 文章正文

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的方向探索和路径研究

发布于:2022-02-26

(姓名:段楠职称:高级经济师  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商务局)


一、乡村产业振兴的方向探索

农业农村部2020年发布《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要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聚集资源要素,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融合城乡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通过城市群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更好发挥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和小城镇相对密集分布、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显著、分工协作关系紧密的优势,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构建具有较高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融合的城乡发展体制,形成协同发展和合作机制,使农村居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较快提高。   

(二)加速资源要素乡村聚集

第一、激活人才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动力。坚持人才优先战略,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脉搏,以产业链条的延展需求为导向,不仅大力引入农业科技、文化创意等高端人才,还以合作社为依托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新乡贤,吸引都市创业人才,让人才引得进、用得到、留得住。

第二、激活土地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探索承包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再入股。通过土地资源再入股,放活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利于适度规模经营形成集约化效应,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和发展“农业+”产业提供支持。

(三)激活资金资源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一是统筹用好政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要实现财政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必须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长效机制。二是大力吸引企业资金,激发社会资金的市场活力。三是盘活农民潜在资金,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改革。

(四)构建乡村产业集群成链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而集聚群成链是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或要求。因此,乡村产业需要建立政府统一规划,形成市场运作机制,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以构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重点,实现产村、产镇、产城融合,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有机结合。

(五)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所谓新动能,是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第一、乡村产业发展依靠科技加持,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坚持以农业生产及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农业创新技术与实际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第二、强化制度性供给,催生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以制度供给激活主体、要素、各类资源潜能,促进市场有效作用的发挥。不断优化各种要素配置,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研究

(一)建设一支群众信得过的领导班子

发展动力不足、农民增收缓慢是农村发展的瓶颈,需要政治觉悟高、致富能力强的村干部发挥个人优势,担好乡村产业致富的带头角色。引导农民改变农业发展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农产品结构转型升级,走绿色有机产品、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的农业发展之路。

(二)树立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看内生动力强不强、足不足。要想富,先立志。志立不起来,就缺乏动力、持久力,就没有奋发有为、敢闯敢干的决心和信心。要坚决打破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历史已经表明,正是靠这种敢闯敢干、勇于探索的精神,才推动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三)规划一条科学适宜的发展路径

走乡村振兴道路,要切记避免盲目跟风,要因地制宜。只有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特色与优势,才能让乡村振兴根植于区域资源优势。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人力资源因素,做到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归根到底,要按照各村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要把当地的资源优势、特色产业挖掘好,发展好,打品牌,闯市场,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四)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机制

形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各类村级组织、各种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协同治理结构,通过平等协商、共建共享,有效整合乡村各项资源,真正实现乡村治理效益最大化。运用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让老百姓享有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五)完善资本下乡农民权益保护机制

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是个长期的过程,要从农民可持续增收着眼进行制度安排,达到工商资本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目标。要设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工商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可以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确保农户持续分享乡村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