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寺正殿小而大胆!
【世界遗产文化】
福建日报社 福建省文物局 合办
2020年第23期
华林寺庙大厅的现状
1964年福州华林寺的出现
文物名片
华林寺大殿
华林寺大殿位于福州市平山南麓,是江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1982年,国务院宣布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林寺,原名“岳山吉祥佛寺”,公元964年由吴越鲍秀让所建。南宋著名学者张浚曾师从绝学寮,殿内石刻有高宗赵构的御书《岳山》、《浣风》等。今天,遗骸仍然存在。明朝郑桐九年(1444年),这座佛教寺庙被命名为华林寺,至今仍在使用。
寺庙经过几次,只有正殿。经过取样测量,确认该大殿是几千年前的原结构。它有三个宽阔的区域,八个椽深,一个屋檐和九个山脊,高15.5米,建筑面积574平方米。规格优越,第三湾佛寺使用的“材料”与第九湾使用的“材料”相当。构造简单庞大,方法特殊,结构严谨简洁,空间设计、造型、技术完美。
据中日专家学者研究,日本镰仓时期(1185-1333)的“大佛式”(“天竺式”)建筑深受华林寺建筑风格的影响,正殿也证明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华林寺大殿位于福州市平山南麓,是江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经过取样测量,确认该大殿是几千年前的原结构。在中国已知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福州华林寺大殿的年代顺序居全国第七位。华林寺正殿至今还能保留。除了历代的不断维护之外,自身结构的合理科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前世传奇
千年古殿重生记
解说员杨炳伦(原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对正厅的构件进行了采样,并由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所用碳14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大殿被确认为几千年前的遗物,记录了福建文化史上的重要一页。
华林寺大殿的保护工作,就像它的历史一样,曲折坎坷。
1953年秋,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福州市鼓楼区平山下调查华林寺。当时对它的断代没有确定的结论,所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时大殿的状态是:七室宽,八室深,九脊重檐,二级台阶轮流环绕。五代时期,原有建筑(三房宽四房深、九脊一檐)被后期的延伸部分和回廊所包围。庙里供奉的释迦牟尼泥塑坐在须弥座上,背后是木雕。在佛陀面前,他代表两个门徒,阿难和叶佳。庙堂扩建的两侧和后侧分别供奉二十四位天神。除正殿外,还有大量附属建筑,如山门、天王堂、两廊桑寮、李明堂(火神庙)、普济堂等。
之后由于寺内宗教活动暂停,除了受到法律保护,由文化部门看管的正殿外,其余建筑都失去了维护,在60年代被废弃倒塌。
1966年上半年,为了保护大殿,文化部拨出专项资金,在大殿周围修建城墙进行保护。同年6月,因“破四旧”运动,寺内佛像全部推倒,住友被夷为平地,正殿被占。
1970年左右,主厅被圈入政府土地。原本正厅是预定拆除的。幸运的是,杜
1979年,清华大学教授莫访问厦门,路过福州。莫教授很客气地问:“久闻福州华林寺大殿,想去看看。”没想到这一点,让老教授流连忘返,耽搁了三天。莫教授认为,华林寺大殿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优秀古建筑之一。回到北京后,他立即设法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了申请报告。
1980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莫教授带领清华大学两名研究生参观福州测绘馆,确定华林寺大殿为千年前的木结构建筑,被推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有人告诉时任省委书记的项南同志,“将毫无价值的废庙放在政府大院里,影响了大院的整顿”。湘南决定亲自去看看这座被毁的寺庙。听到这个消息,我赶到了现场。湘南同志开门见山地问:“你(庙)怎么了?值多少?”我请他进庙,介绍了五代的原始结构,并给他看了测绘和修复设计图。湘南同志很高兴,说:“正厅要保护好。将来,寺庙周围会有更多的树。”
那天晚上,我以自己的名义写了一封3000字的信,具体描述了正殿的历史、结构、保护目的和意义。三天之内,项书记在信中写道:“大厅要保护好。制定保护规划,请国家文物局专家审定。”批准文件到达省文化局,省、市文化部门被解除职务。他们之前跑遍了福州八一水库、玉山、鼓山等地,发现没有一处符合搬迁保护这座千年木构建筑的自然条件。书记一锤定音,确定当地保护厅。
1982年,大厅被国务院宣布为“国家安全单位”。国家文物局派古建筑专家、高级工程师齐英涛到福州实地考察华林寺大殿,确认大殿应尽快拆除重建。1984年6月,高级工程师李竹君奉命来福州商讨修复工程。此后,大厅的绝对保护范围被界定:占地5500平方米。汽车修理厂(耗资100万元)和车队的拆除为保护千禧大会堂提供了基本条件。
1986年初,福州华林寺大殿修复工程办公室成立。国家文物局专家李竹君工程师主持了主馆修复工程。正殿新址在原址以东14.6米,以南8.3米。我被指派负责现场施工。我们对华林寺正殿进行了测量和跌落(从上到下,各部件逐渐拆除),然后进行了修整、调整和重新组装。
1991年被国家文物局和省市验收小组验收评定:“工程质量合格,将予以验收。”至此,历时约6年(1985-1991)的华林寺大殿保护工程圆满完成,千年古寺不仅延长了寿命,还重现了昔日的雄伟。
华林寺大殿简介
今生故事
大殿守望者
郭大路文本/地图
杨炳伦1933年出生,今年是米寿。如果不是去年摔了一跤,生病了,我现在还在四处走动。
在福建省首届考古技术培训班上,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业务干部陈、给他们上了考古理论课;1964年参加中国古建筑修缮办公室举办的古建筑测绘培训班。梁思成教授《古代建筑概论》,罗教授《古代建筑史》.正是顶尖名师的一言一行,让杨炳伦和他的同事们成为了“绝望的三郎太”我
华林寺大殿修复工程历时数年,前后耗资150万元。工程结束后,杨炳伦刻了两块石碑,嵌在山门两侧的挡土墙上。右边石碑上写着《重修福州华林寺大殿记》,写的是华林寺的修复工作。他忍不住用上了小时候私教的作文技巧:“砌石头保护地基,增加平台基础;大厅倒了,依旧陈旧;修理部件,化学过程;特别的吻兽,高耸的屋顶;檐齿交错,星辰如雨落;改建副厅,整理东西;铺人行道,绿树成荫;铺砌第一个衔环,山门尊严;墙很坚固,很茂盛。”
1986年华林寺大殿大修时,为了长期保护大殿,增加了1.2米高的大殿基座,并采用化学材料加固,尽可能保留原有结构。根据正殿的规定、风格和文字记载,对山门、东西副殿、院墙等附属建筑进行了修复,是当年杨炳伦设计建造的。
1999年,华林寺大殿修复工程被评为“建国50周年福建省文物古迹保护十大成果”之一。这时,杨炳伦已经退休,而她的女儿杨仍在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大厅。
杨说,她小时候住在寺一带。我第一次知道华林寺大概是在70年代。我听父亲说,附近一所中学有个老人在看门。当时,孩子们被称为“武露露叔叔”,是华林寺的小和尚。
1992年,杨通过入学考试,成为华林寺讲堂讲师。杨炳伦很高兴,给了女儿一本清华大学建筑系编的散文集,200多页。然后,我把华林寺正殿相关的卷子都翻出来了,说:“都背下来。你会的。”
2020年,杨回忆起背论文时的辛酸情景,在微信上发了一个含泪的表情,“太难了!背前面,忘后面。”。
刚上班的时候,华林寺大殿前还有一条绿化带,上班要绕道进大门,感觉很荒凉!而且总有和尚要求在这里等,说你的门匾上写着“华林寺”,那你为什么不能住在那里?杨跟聊了半天,解释说这个大厅是个超大型文物.
“最怕的是游客在大厅里抽烟。天啊,我们整个大厅都是木头做的。我们能忍受这些烟头吗?很多年,我都觉得自己是个烟屁股。我带一群游客的时候,会‘巡逻’一次。”杨说这个大厅太珍贵了。如果出了事,真的是不负责任。
杨已经从华林寺正殿退下来一年多了,卸完活已经睡得好多了。
“我们华林寺堂管办的第一任主任是钟桐。我来了没几个月他就调走了。我记得钟锁的画很好。然后是杰明和陈葵。山门前的一对石狮,是陈从市文化馆转来的。2000年,葛主持了正厅屋顶的修缮工作。我记得在1986年大修的时候,李竹君工程师根据当时古建筑的维修标准准备的比较多。”杨说,华林寺大殿的保护凝聚了历代文物的汗水。
华林寺堂托管现任主任是“80后”陈凯民。陈开民说,华林寺大殿开放后,1995年和2000年,出现了两次屋面渗漏工程。2015年,该项目进行了改建,涉及正厅屋顶的翻新、正厅木框架的修复和附属建筑的修复.福州博物馆于2019年完成华林寺大殿改造,同年重新开放。
谈及华林寺大殿未来的保护规划,陈凯民很有把握地说:“不会做商业开发。华林寺的正殿,以后主要保护。”
专家点评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历史学家傅熹年:
与2013年建成的福州华林寺大殿材料最大、高度最长、结构与宁波国保寺相似的情况相比,964年建成时可视为遗物。也就是说,在中国已知的古代木构建筑中,福州华林寺堂的年代仅晚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堂、武谷寺堂、芮城县的武隆寺、平顺县的天台寺堂、大云苑堂、平遥县的镇国寺堂,居全国第七位。就长江以南而言,它是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古建筑专家、文化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祁英涛:
福州华林寺大殿至今还能保留。除了历代的不断维护之外,自身结构的合理科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建筑史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莫宗江:
福州华林寺大殿是一个很有气魄的小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