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李春江事件折射出CBA裁判困境教练集体杜风华在非中国篮球上的运气
CBA教练有三个宝:骂球员,喷裁判,热搜。
CBA球迷有三种乐趣:骂球员和裁判,等着看热搜。
CBA裁判有三个难点:被球员骂,被教练骂,被球迷骂。
也许,这就是现在CBA的奇怪现象,据说当裁判难,当篮球裁判更难,当CBA篮球裁判更难。广厦教练李春江连续两次惹怒裁判,这无疑成为时下体育热点。缺乏网络话语权的CBA裁判越来越“穷”了。毕竟,不理智的粉丝和网民永远是最难伺候的键盘手,执法裁判杨红峰也曾无数次遭遇网络暴力。
CBA裁判该不该骂?在某些时刻,我们真的应该骂,但不能一味的骂,骂个没完。甚至在骂已经成为一种不分对错的趋势的时候,也让人仿佛随随便便就忘记了理性。毕竟在CBA骂裁判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了“政治正确”的潜规则。
CBA进入2.0发展时代,姚明上任以来推动的各项改革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裁判似乎依然是最受舆论诟病的。是什么原因呢,在于球员和裁判都在骂裁判。相比裁判的“素面朝天”和缺乏粉丝,网民自然倾向于站在自己支持的球员和教练一边,而粉丝本身就是不专业的群体,自然倾向于被裁判偏袒和激怒。
回到今天事件的源头,广厦在12月7日以110-112击败四川一战。当时在比赛的最后决战阶段,李景龙的关键三分球疑似被哈达迪犯规,但裁判并没有对哈达迪犯规进行处罚。对此,广厦教练李春江勃然大怒,赛后对执法裁判杨红峰大做文章。“你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回去看视频。他刚才亲口告诉我的。三四十岁的人信守承诺吗?有这样的解释吗?”
于是乎,在李春江的带领下,赛后网友的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在“喷”裁判,喷杨红峰。此外,媒体和自媒体也推波助澜,把最后两人的“怨气”都拿出来了。他们认为事件的真正原因是广厦一战险胜广东后,李春江当时解下领带握手言和,被拒绝了。杨红峰愤怒了三次。“我觉得你好没礼貌,我觉得你好没礼貌,我觉得你好没礼貌,你很没礼貌。”
不得不感叹,粉丝和网友真的是有心看“连载剧”。在媒体的引导下,他们还编出无数情节,演绎成狗血的“肥皂剧”。毕竟看热闹不怕大事。
就此事而言,回到广厦与四川一战最后一个有争议的判罚,李春江认为裁判杨红峰食言了,只是裁判食言与否的问题。更应该注意裁判的判罚。根据著名篮球评论员苏群的解释,“CBA用的是国际篮联的规则,不能像NBA那样用视频来看是否犯规。”即使哈达迪涉嫌犯规,由于裁判没有判罚,CBA规则也不允许通过视频观看犯规,遵守CBA规则是自然的。
至于裁判在CBA的专业水平,那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球员和教练自然都是比较发声的,甚至很多都有很大的怨言。通过网络传播后,粉丝不喷裁判,否则不是“专业”粉丝。
当然,这绝不是CBA裁判的粉饰。毕竟他们的专业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中国篮球现在处于低谷的因素之一。自然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这也是CBA乃至中国篮协需要担心和解决的问题。毕竟要打造一个真正的职业联赛,需要各个环节的提升和职业化。
只是现在的情况是,如果CBA裁判服务水平是那么的临时性,短时间内很难有质的飞跃,那么简单的喷裁判就能解决问题吗?李春江已经连续两次激怒裁判,但绝不是个例。广东教练杜峰自然是裁判中的佼佼者。就连原本被外界视为温润如玉的杨明,在接任廖篮球教练后,也变成了“喷雾器”教练。浙江籍教练刘威葳也因其粗暴的暴脾气而获得了一个不雅的绰号。李楠也多次喷裁判吃T。壮观吗?
不难看出,CBA教练早已饱受“不喷裁判难受”之苦,每场比赛后喷裁判基本成了一个保留节目。相比之下,NBA喷裁判的教练不在少数。典型代表就是马刺主帅波波维奇,多次喷裁判被开除。
但是,区别也很明显。NBA教练骂裁判留在点球本身,赛后基本不会继续麻烦裁判。CBA教练赛后经常大吵大闹,似乎在表现自己的“投入和奉献”。CBA教练真的是“太累了”,爱深究细节。基本上有轻微争议或不满的球都需要找裁判理论、争议、墨迹,这也让比赛多次不堪重负,所以绝不是裁判单方面打击造成的。
CBA教练为什么爱这样做?责任感自然是主要因素,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给裁判施加压力以获取“利益”。上赛季CBA半决赛京粤之战第一场,广东就能完成超级逆转。一方面是北京队打得过于保守之后,另一方面是杜锋疯狂声讨裁判之后,广东队在最后阶段取得了很多“优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京之战的判罚争议太多,裁判报告还处于“缺失”状态,CBA裁判报告流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消失了。
这样的例子证明,通过给裁判施加压力,他们可以获得利益,即使面临被开除、罚款、停赛的风险,但一旦获得利益,惩罚他们似乎是值得的。比如上赛季半决赛首仗广东的“好处”就是物有所值,成为他们最终卫冕,实现两连冠的关键战役。
面对巨大的利益,CBA裁判敢于冒险“骂裁判”,现在CBA的趋势是教练越来越“杜风华”,而杜风也是一个“出圈”而为网友所熟悉的著名教练,杨明因为第一阶段的“爆粗”而成为“网上名人”的教练。
CBA教练们在不断品尝甜头之后,这种趋势越来越差,不但不会给裁判应有的尊重和耐心,反而会让双方的关系显得“敌对”。试想一下,当CBA教练不愿意给裁判更多一点尊重和耐心的时候,他们的“榜样”自然是一种负面效应。球迷作为不专业的群体,容易被感染,导致集体喷,甚至将裁判推到舆论风口浪尖,尊重裁判无从谈起。
CBA教练需要以身作则,尊重教练。只有互相尊重,化解“敌对”关系,才能更好地为CBA服务。CBA教练是球员的老师。他们在江湖传道授业的使命需要专业化和职业化。大多数球迷会以教练和球员的位置为标准。建设职业联赛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反,如果恶性循环继续下去,CBA的职业化进程只会被拖延,裁判行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甚至“劝阻”他们进入这样的行业。CBA裁判的收入与球员和教练相比,自然相差甚远,但却少了尊重,多了质疑,多了压力。长此以往,从事裁判行业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对中国篮球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有一种直观的想象,在中国体操、羽毛球等运动中,很多职业选手退役后转型为裁判,继续以专业为项目发光发热。只是在中国篮球领域,似乎退役后转型为裁判的职业球员越来越少,篮球裁判也越来越被推向“抱怨”的方向。这样的恶性循环是谁造成的?该是教练、球员、球迷、教练、CBA、篮协、舆论反思的时候了。
(文本/醉酒和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