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爱情中的应县木塔
"关于辽代,我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集中在我们大同."店主说。
“北魏都城大同。中唐至五代初,大同称云忠县,由云州管辖。因为“大同军”是在这里建立的,所以当时也叫“大同军城”。石敬堂为了获得契丹的支持,保住自己的财富,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辽兴帝十三年(公元1044年),云州升为西京大同府。辽代的西京是在唐朝大同军旧城的基础上修建的。根据大同山华寺保存的金碑(朱边碑)和《宋史朱弁传》,其南墙应该在现在山华寺的北面;据《辽志》,其北墙在明清古城北关一带;据《大同县志》,其西墙位于明清古城西门外。整个城市的周长是十公里。四壁纯夯土,无砖。城墙上有许多敌楼和箭楼,守卫设施齐全。每个城墙都有一个门。东有迎春门,南有朝阳门,西有定西门,北有宫吉门。在城市里,沿袭唐代旧城的旧制度,是一条整齐的十字街,将居民分成几个“广场”。比如华严寺现在所在的地方,当时就叫舍利坊。该市的北半部是政治和军事中心,官员和军营大多建在那里。西京留守司和大同提督是全市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和行政长官,其行政公署建在宫集门以西。大同邮政,对应大同府,建在宫集门以东。廖曾经住过的“更衣室”坐落在城市的西北角。辽西壮观的北京宫耸立在城市的西部。——西京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之一,也位于东南福志附近。据《辽史百官志》,五大都城中,上京是帝都,居住着朝廷官员和北京官员。而边防官员在西京抵抗。因此,西京市修建了许多边防军官住宅。如西南路招募师、西南救护师、西南检师、陕北路调配师等。宏伟的官邸以壮观的光彩点缀着整个城市。辽朝末年,天作帝保二年(公元1122年),大同被日本金兵征服。到了晋朝,大同还是晋朝五大都城之一(东京的静宁府、辽阳府、北京的大定府、西京的大同府、南京的开封府)。金代大城市的规模和布局与辽代大致相同。只是到了金大定五年(公元1165年),城东、城西、城南三门才分别改名为宣仁门、阜成门、奉天门。也可以在史书上找到,比如保安厅、皇宫、西京宫。"
“哦,这是辽金的都城。”店主说。
“辽金时期,西京大同作为都城的都城,既是当时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两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辽史地理志》曰:‘辽建都(指西京大同)并以此为重要之地,不能归太子所有。’也就是说,辽朝的整个大同城都有一个王子率领大批军队坐在这里,而这些王子其实是各大城市的行政长官。到了晋代,依然如此。比如以攻打北宋闻名的韩综,长期驻扎在大同,视大同为重要的军事基地。"
"那么华严寺和应县木塔是怎么建造的呢?"小胡问。
“契丹和女真都迷信鬼神,所以辽金皇帝大多崇尚佛教。大同地区原本是沙面圣地,此时如鱼得水,再次掀起了修建大型佛寺的高潮。华严寺、庄严朴素的山华寺、精美的观音寺、应县释迦牟尼塔、世界最大的木塔等数十座雄伟的寺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西京大同增添了无比美丽的色彩。”
“为什么要建应县木塔?”丁一文。
“这个我知道。”高祥说,“首先是礼佛。应县木塔,本名佛宫萨迦塔,是寺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里面的各层都是供奉佛像的。此外,它还具有观察敌军、观光和欣赏风景的功能。当年辽宋交战频繁,颍州处于两军对峙的最前线。在这里建造一座高塔无疑可以为军队服务,就像塔上的一块匾,题为“金城守城”。廖兴宗皇后是颍州人,深受兴宗喜爱。她在家乡建了这座塔,当然是为了让萧皇后爬上这座塔去欣赏家乡的山川美景。
应县木塔上的三幅萧皇后画像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建筑。木塔建于辽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米,平面呈八角形,五层六檐;外观是五层,但塔内有四层黑暗,其实是九层。九层小楼全是红松,红松木3000立方米,耗材2600多吨。整个塔没有钉子,没有铆钉,精致。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
1932年,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阅读了日本考古学家关于中国的一份考古报告,报告描述了11世纪在应县镇建造的一座木塔,当地人称之为“瀛洲塔”万哥接着说:“第二年,梁思成和他的同事赶到应县视察木塔,仔细测量。梁思成写道:‘今天,我正式去参观佛寺塔,太神奇了,久久不能呼吸!这座塔真的是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没有看到这个塔,不知道木结构的可能性。我佩服这座塔建造的时代,佩服那个时代默默无闻的大建筑师和默默无闻的工匠。“每当读到这里,我的心就澎湃,我真的很想成为木塔建设的参与者。”
木制沙发
店主兴奋地说:“说到应县木塔,我去过几次,从导游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应县木塔充分利用了斗拱这一中国独特的建筑构件。在塔下,可以看到像莲花一样的斗拱镶嵌在塔身上。总共使用了480座木塔,54种,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堪称“斗拱博物馆”。斗拱结构巧妙地将木梁、梁、柱结合成一体,从而支撑起整个建筑。同时,还可以加强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
"据说这几年应县木塔已经变形了."废话。
辽兽脚陶香炉
“那当然是由于风雨侵蚀,千年来多次地震和战争,木塔的一些承重部件受损,塔身变形。据记载,1926年军阀混战时,木塔被打了200多枪,弹痕至今可见。”店主谈到应县木塔时说:“木塔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肉眼可以清楚地看到塔向东北倾斜。为了保护木塔,游客不能再去参观了。目前,只有穆塔大厦一楼对外开放。为了弥补游客爬不上塔的遗憾,穆塔风景区推出了虚拟现实体验项目,运用高科技创新手段让游客体验更真实的塔
“我不是导游,但是在这个古城开店,我就是半个导游。外国游客来我这里吃东西,住下。我给他们介绍景点,打算联系游览路线。”
“那种感觉很好。来,大哥,我敬你。”小胡向店主敬酒。
袁-斗
店主的大哥喝了口酒,接着说:“现在,为了保护木塔,大批专家学者来到这里调查考察,得出如下结论:木塔一楼内外槽柱周围都有夯土墙。由于其刚度高,对柱子有明显的支撑作用,所以木柱的倾斜度较小。木塔的大变形部位主要集中在二层的外露层、三层的外露层和平层(暗层),二层和三层的变形方向不同。两层开床变形是向东北倾倒的趋势,三层开床变形是向西南倾倒的趋势。由于两层倾倒方向不同,木塔体感觉扭曲。此外,各柱网的竖向沉降现象也非常严重,木塔构件因受压劈裂、受压弯曲、受压断裂、受压变形而产生的纵横向变形和收缩是破坏的重要方面。急需修复!”
“那就修吧。”丁一说。
“修?说起来容易。怎么修?专家们不知所措。而且自古以来就修了很多次。据记载,应县木塔曾多次修复:第一次是在金明昌时期(1191-1195),即塔建成后130多年,在塔内嘎的方柱和平座上加枝,再加上构件,大大增强了塔的结构强度,是一种加固措施,所以被记载为“多修多益”。元代又修,无详细记载。明郑德十二年,他又造了佛像;之后从康熙到清代同治数次修缮,多为修缮装饰,未触及本体结构。民国17、18年两次修复;民国20年,木塔遭遇最大不幸。当地绅士拆除了所有灰色的墙壁和内部的斜椽,全部改造成现在的格子门,看起来雕刻精美,但其原有的三角形斜撑加固功能消失了,于是专家指出:“木塔历史上的错误维护是最重要的。“在1974年至1982年的翻修期间,先后更换了地板、楼梯和围栏,加固了二楼和三楼的大梁,加固了塔基础,重新塑造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的雕像,所有外部部件都上了油。”
“看来还不如不修。”小胡满嘴酒气说道。
“对,兄弟,你说得对!”店主称赞道。
“是吗?”小胡莫名其妙地说。
“现在应县的木塔保护存在很多问题。保护文物的原则是以旧换新。如何在消除木塔安全隐患的同时,尽可能的保存木塔原有的构件,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木塔在维修中的损失。目前,我国在文物保护领域或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主要提出几个方案:第一,拆架大修,拆木塔,对原部件进行编号,逐项修复,重新组装,综合修复。二、悬吊保养,将上面三层整体吊起,只对下面两层进行找正修理,然后将上面一层放回原位。三、钢筋现状,用现代钢架支撑,加固维修受损部位,但影响外观。第四个,也是最可行的一个,就是不要修。”
“哈哈,原来是这样。”小胡笑着说:“来,喝。”
“干杯。”